找到相关内容4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摩诃止观》片论

    的众生中只具有相对的意义,从五浊恶世中的凡夫,到努力超凡入圣的藏、通、别教中的圣者,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恶。比如说修五戒十善等事度,相对于悭贪、破戒、嗔恚、懈怠、散乱、愚痴等六蔽,当然是善,但修事度所获得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1260831.html
  • 目连始末

    例如加重了对青提所造罪孽的描写:她除了悭贪之外又“多饶杀害”,“朝朝宰杀,日日烹脆”,还遣家僮棒打僧侣,放狗咬孤老之人,并制造斋僧假像欺骗目连,发毒咒自誓如果说谎就“七日之内命终,死堕阿鼻地狱”等。...

    廖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0061789.html
  • 佛教《六方礼经》之伦理观探析

    ”[160]、“教诲以成其智慧”[161]、“防护不令为恶”[162]、“使未闻者闻”[163]、“已闻能使善解”[164]、“开示天路”[165]等。  2.身教度世:“教之布施,不得自悭贪”[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561949.html
  • 从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

    28)的五十余则饿鬼故事,则描述前世不断造作悭贪等恶业,今世才会投胎于饿鬼界,遭受因饥渴而引生的种种苦恼。据说神通第一的目犍连,以神通力游历上自天界下至地狱、饿鬼等世界,因而述说善恶趣有情众生的各种相状...

    水野弘元 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762303.html
  • 佛教对“修行问题”的看法

    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。  过去禅门大德们,搬柴运水、典座行堂、种植山林、牧牛垦荒,甚至米坊筛米、修鞋补衣等,这都是生活中的修行。  所谓修行,就是先要把人做好。做人如果尖酸刻薄、无信无义、无道无德、悭贪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362513.html
  • 天顺本《菩提达摩四行论》

    求乃乐”也。判知无求真为道行。第四称法行者,性净之理,目之为法。此理众相斯空,无染无著无此无彼。经云:“法无众生,离众生垢故。法无有我,离我垢故。”智者若能信解此理,应当称法而行,法体无悭贪,于身命财...悭贪故说布施,对愚痴故说智慧,乃至对邪见故,说正见,对惑故说解,此皆是对病语。若无病时,何须此药。” 有人问暄禅师曰:“何谓是道体?”答曰:“心是道体。此心体无体,是不可思议法,非有非无。何以故,心...

    [日]椎名宏雄 程正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1963252.html
  • 大乘唯识学派的五位百法

    不定地法”之一,大乘唯识学派则以此为“烦恼法”之一。《俱舍论》依贪著对象区别,将贪分为四种:一显色贪、二形色贪、三妙触贪、四供奉贪。《瑜伽师地论》中则分为事贪、见贪、贪贪、悭贪、盖贪、恶行贪、子息贪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1965107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缘成史观与进化主义——传统佛学现代转化的一个范例

    末还本,革去心中恶的习气、开展心理革命呢?那就要通达佛教缘起,修习佛教的菩萨行,而其中关键就是修习六度法门。太虚说,“这六度法门,乃为消灭六蔽——悭贪、毁犯、嗔恚、懈怠、散乱、愚痴——非善的心理作用。...

    李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5565144.html
  •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略疏

    慈念贫穷,故今得斯利,当深信因果而随喜也。第四偈明能舍一切。由于贪欲及悭恪,故多兴诤讼,故应断除悭贪,能舍一切也。第五偈明勤求正法。应以欢乐心,无恚害心,勤求正法,于此经典尤宜专心好乐也。  二、明四妙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3765296.html
  •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义疏(1)

    嫉妒、愚痴、悭贪、嗔恚诸罪,亦灭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诸报,故列此四名以为兴也。众所知识者,赞德。四罪若除,四障永灭,于人天中名尊德显,众所知识也。  复有菩萨摩诃萨一万人俱,其名曰:妙臂菩萨、善普菩萨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465303.html